57. 考核

《土著知青不受摆布了》全本免费阅读

关于新来的三个知青,在队员们的回忆中,是三个家境非常好的知青,为了感谢在下乡期间,红星大队杜他们的关照,在回城后,曾经向大队打了一笔投资款,作为感谢费。

也是因此,红星大队的人对男主南天过来投资的事情见怪不怪,还非常配合地说了不少大队里的陈年旧事。

杨彩珠记得当初自己朗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有粉丝留言说,这三个知青,后期与男主南天还有商业往来,是南天商业版图扩大路上的不小助力。

杨彩珠正是记得这些,才对吕芷三人抛了橄榄枝,雪中送炭,希望以后被感谢的人,能从大队变成自己,这样一来,她就可以不用努力了。

可真正接触了吕芷三人,一天不到的时间,杨彩珠已经有些后悔了,这哪里是三个知青啊,分明是三个大爷,还是完全认清不了形势,脑子里想的东西和常人不太一样的三个癫公癫婆。

但人已经接触了,还让住进了自己的宿舍,现在再拒绝,反而更不好,说不得还会被这三人记恨,杨彩珠心里憋屈,炒菜时不小心把盐放多了。

“怎么这么咸啊。”吕芷想把口中的青菜吐出来,但从小的教养让她不得不咽了下去。

杨彩珠淡定自然地夹菜:“每天上工,要流不少汗,吃得咸一点比较好。”

“这太咸了,不能吃,你再做一盘吧。”司庆生理所当然地说。

“灶台的火还没灭,要不你去做一下?就是水煮菜,把菜放进去,撒点盐煮熟就行。”杨彩珠决定了,就算想以后被这三人感激回报,也不能太舔,否则这三人不知道要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

她得让这三人明白,她是帮他们,不是他们的保姆。

而且,南方现在都还活蹦乱跳的,说不定小说剧情已经变了,她还是不能把期望都放在这三人身上,得多方面打算。

……

新知青们在慢慢地适应下乡的生活,尽管这三个知青中的那个女知青吕芷,干啥啥不行,红着眼睛要哭不哭的最在行。

但很多人吃这一套,不仅是和吕芷一起下乡的萧立轩、司庆生对吕芷是无脑维护,农场里有几个男知青都会经常帮吕芷做事。

说到这里时,林雅歌一脸的嫌弃:“真不知道那些男知青眼睛长哪了,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吕芷装得那么明显都看不出来么。不过最厉害的还是杨彩珠,吕芷这么能闹腾,她竟然还能和她睡一个屋。”

南方无奈笑笑:“你管她呢,既然看他们不顺眼,平时就离他们远一点。”

“唉,求萧立轩两个赶紧把宿舍建好吧,吃饭的时候也不用挨着。”林雅歌叹了口气,上工的时候可以避着,但吃饭的时候,对方就在隔壁杨彩珠那吃饭。

那三个人怎么每天都有那么多话可以说呢?明明分开的时候,都人模人样的,一凑在一起后,说的那些话,完全没有把其他人当人。

她干净的思想啊,不想被这些东西污染!

杨彩珠转头往隔壁看了一眼,正巧看到杨彩珠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突然又平衡了。

“对了南方,早上大队长找到我,说想大队里现在孩子有点多,都不认识字,想让知青过去教小孩认认字。”姜齐放下筷子,和南方详细说了和大队长交流的情况。

附近大队原本是有一个合办的小学的,但因为革命的原因,老师们都被批斗了,早就已经关门了。

同安镇上的小学还开着,倒是有几个老师还在上课,可上课都是走走过场,让学生自己看书,学费也贵,大队到镇上来回也不方便。

于是很大大队里的孩子,都没有读书了。

大队长王建设这次突然找姜齐提出这个想法,也是看到其他大队有这样做的,给知青开工分,上学的孩子只要自己买些文具就行了。

王建设作为大队长,在眼界上肯定是比大部分队员广的,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让知青教教孩子们认字,不要像他们老一辈的一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所以,尽管他们红星大队和知青的关系不好,还是就厚着脸皮找姜齐说了这件事。

南方听完,点点头:“有知青愿意过去的话,就去呗,也是好事。”

姜齐提到读书这件事,南方突然想起来,师傅和自己说过,陈翠华那个系统里《七零大厂子弟》那本小说中,有提到,1977年的时候会恢复高考。

虽然农场里目前有学习小组,可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伟大领袖的语录和精神,学校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学习。

现在是75年,知青们下乡这么久,学校里的知识估计都扔光了,特别是那些下乡早的知青,两年多时间,平时还要上工,从头开始学,从现在开始复习的话,时间也挺赶的。

但这都是其次,南方在想,她该怎么让知青们主动去学习课本知识呢?

“想去的知青肯定不少,教孩子赚工分多轻松啊。”姜齐叹了一口气,“这人不好选啊,到时候估计又要折腾了。”

“有了,你可以这样……”南方灵光一闪,和姜齐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在座的贺庆丰、林雅歌两人在一旁听着南方的意见,均是目瞪口呆:“南方,你这也太损了吧。”

“有么?我觉得挺好的,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嘛。”南方眨眨眼,绝不承认自己的那一点点坏心思,她这也是为了知青们好呀,知青们以后会感激她的。

两天后,姜齐在与大队长确定了知青教队员孩子认字的事情后,就在当天晚上把这件事情与农场的知青们说了。

同时,他还提了农场内部选拔老师的方式。

“虽然我们和大队有一些小摩擦,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们知青也不是小心眼的人,这教孩子认字那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知青是代表了农场所有知青的形象,所以人选方面我们必须严格要求。”

“同时,也是为了不让任选的知青懈怠,每个月我们内部进行一次考核,所有感兴趣的知青都可以参加,只要通过了,就能代替之前的知青,成为去大队教孩子认字的老师。”

“考核的内容的话,也不是别的,就课本里的知识,既然要教人,那我们就选派最优秀的知青过去。”

活动室里,霎时间全是知青们的议论声,农场里面如今有三十三个知青,去除那几个养鸡场的,还有当场就说自己不参加的,只有二十来个人。

大队里孩子不少,年纪差得也有点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