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章 公平吗

做为感谢,朱常武会把在京的十几万步卒都留下来,留给崇祯派人去指挥。

大明研究院同样会留下来,但留下的只是一个壳子,里面的那些工匠他都会带走。

信的最后,朱常武还辞去了锦衣卫指挥使和太子少傅之职,只是保留下了一个名义上的大将军之位。

几页纸张之中,朱常武都没有提及要如何处理魏藻德的事情,仿佛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一般。可只有崇祯明白,这是对方放弃了在针对任何大明官员的举动。

换句话说,朱常武这是对自己失望了,对大明朝廷失望了,接下来他是要去应天府,去陪都南京搞天搞地。朱常武留下了十几万的军队给自己,留下了已经有些充盈的国库给自己,换来的就是以后大明可能分裂的局势。

甚至有一天,天下其它的敌人都被平叛之后,跟着就是南京与京师的针对,最终会分出一个胜负来的。

一想到有一天自己真的可能会与朱常武为敌,不知为何,他竟然心跳就开始加速,跟着就是一阵的憋闷。

开什么玩笑,让自己和朱常武为敌,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吗?

跟着,崇祯做出了一个让长平公主都有些看不懂的动作,那就是起身离开,没有说一句话,更是没有留下一个字。

朱徽娖愣了,她搞不懂,父皇这是要做什么?

但她想不明白,她相信聪明的武哥哥是能想明白的,她这便马上给朱常武那边发了报,内容是父皇一字不说的走了。

当在山海关中看着这电报上的内容之后,朱常武颇是有些哭笑不得。

别人想不明白的,他倒是可以看出崇祯是什么意思,这分明就是在耍无赖嘛。

即保下了魏藻德,保了皇家的颜面。但同时,又不答应自己把梁军和张奡等人调开的举动。也就是说,朱常武之前所有的提议都被否决了,包括他辞别太子少傅还有锦衣卫指挥使的事情。

总之就是一句话,崇祯不会任由朱常武就这样离开,与他分道扬镳。但他还会保下魏藻德,至于你朱常武有什么想法,他不管了。

这不是耍无赖是什么?

朱常武想到了种种可能,甚至想到这一封长电报发出去之后,崇祯会受不了压力的改变之前的态度,继续的惩治魏藻德,重新的与朱常武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又或是崇祯通通准奏。如此一来,他们两人就是谁都不欠谁了,以后真有一天打起来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还或是崇祯同意朱常武辞官,也同样接受京师的十几万步卒大军,但就是不同意把梁军和张奡给调任到应天府任职。这就等于是好处他都要了,但却不愿意付出任何一点的东西。

三种可能,朱常武都想过了,他也都有对策。于他而言,只要龙兵和系统在手,天下之大,就没有他去不了的地方。

就像是应天府,崇祯答应他,他会取之。

崇祯不答应他,他一样也可以取之,然后重新的任命那里的官员,还怕谁能阻拦他不成?

当一个人拥有着绝对实力的时候,那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的。

只是朱常武还是有些低估了崇祯的不要脸,低估了他的脸厚心黑。人家竟然根本就不做选择,而是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一般,还要继续的保持与自己的君臣关系。

这样一来,被动的反而成为了朱常武本人。

还是那句话,大明延续了两百多近三百年,所有人都以大明人而自居,这样深入骨髓的观念,即便是朱常武想要改变的话,那也非是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

且真这样做了,不知道会害得多少汉人百姓家破人亡,而这一切都不是朱常武的本心和想要看到的。

所以,朱常武就算是有一天要反对崇祯,也不会丢了大明的旗号,因为这才是天下正统。这样才会得到天下更多有识之士的支持。

想必崇祯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索性便耍起了无赖。

不知道的人,看到的是崇祯对朱常武还是一如既往般的信任,若是这样,他在反了对方,那岂不都是错在自己了?

手握着回电的朱常武,知道自己终是有些小看了崇祯,原本以为对方只要做出选择,就可能会是出错的局面,是无解的。但人家就是一个字也不回、也不说、也不表态,硬生生就重新的占据了主动权。

高呀。

想到这些,朱常武也不得不为崇祯点了一个赞。这一次两人通过电报的交锋,他是没有赚到什么便宜。

便宜是赚不到了,但亏朱常武是万万不会吃的。想了想后,他就又写了一封电报,但这一次不是发给朱徽娖的,虽然说对方这段时间也着实是辛苦,也为研究院的事情付出了不少,但她终是崇祯的女儿,凭着这一点,朱常武就无法完全的相信他。

电报是发给陈圆圆的,让她马上去找户部尚书张奡,让他去清点一下研究院的收获,然后关停了那里。

是的,就是关停研究院。

这就是朱常武的反击!

辞去官职和调任梁军他们的职务,那是需要崇祯同意的。但关停研究院,却是不需要对方的点头。

朱常武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崇祯,你可以不回答,你可以耍无赖,但你要保下魏藻德,这就等于是动了研究院的根本,那我就只能关停了。

甚至朱常武都可以想到,即便是崇祯知晓了这条消息之后,也一定不会说些什么。

毕竟对方有错在先,还不许自己这边发发脾气了吗?

当然,研究院只是表面的关停,应该研究的还会继续,只是成果不会在拿出来与崇祯共享了而已。以后那里的收入也只会为自己所用,除了先前答应会给锦衣卫一成好处外,其它的都要被他自己给笑纳了。

发完了这封电报之后,朱常武又给朱徽娖发了一封电报,提到了自己要关停研究院的意思,同时告诉她,她可以回宫去了,不必在为这件事情操心和繁忙。

看着这封电报,朱徽娖很是有些生父皇之气,想了想,这便带着宫女直奔皇宫而回。

朱徽娖先是去了乾清宫,可并没有在那里见到自己的父皇,一番打听得知崇祯去了母后的坤宁宫。二话不说,她便直奔而去。

坤宁宫中,朱徽娖同样没有见到自己的父皇,而是被母后周皇后给挡在了外面。

“母后,您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一见到周皇后,朱徽娖就像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女孩,马上把刚刚发生的电报来往之事给都说了出来。

周皇后还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她只是知晓崇祯来了,然后一脸的疲倦之意,直入她厢房内的床上,说是要休息一会,然后把所有人都给赶了出来。

以前就算是崇祯身体不舒服,他也只会在乾清宫里休息一下,然后就继续的办公。这一回的表现可着实是把她给吓坏了,让她忍不住都想要去叫太医过来,看看是不是皇帝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直到女儿出现,说出了所有事情的过程之中,她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看向女儿的时候,她便拉着朱徽娖走到了另一处厢房之中,跟着开口说道:“你也不要去怪你的父皇,身为皇帝,他做这样的决定并没有错。魏藻德的事情,可不是事关他一人,已经涉及到了皇家的脸面,是决然不能退让。”

“可是,这样对大将军不公平,他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东西就被别人给出卖了呀。”朱徽娖还在替着朱常武打抱不平。

“公平?天下又何尝有公平可言了?”听到这里,周皇后笑了起来。

“徽娖从出生就是公主的身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人都要围绕着你转。可有些百姓家的孩子呢?他们需要自力更生,动辄挨饿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这就公平了?”

“很多百姓之家的孩子从小就很努力,可还是没有出头之日。反之一些权贵和大臣家的孩子,他们只要稍一努力就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这就公平了?”

“就说打仗吧,穷人付出的生命、富人付出的是财富、官员付出的是权力。如果打了胜仗呢?有权的会更有权、有钱的会更有钱,百姓呢?依然还是以前做什么以后还会是做什么?这就公平了?”

“孩子,有些事情想法是好的,但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这一次看似对大将军不公平了,但他付出新火枪也得到了金钱不是吗?即使如此,已经算是很公平了。”

“徽娖呀,这个世界上能够和皇帝讨价还价的人并不是很多。你父皇最后没有回信,便已经是一种妥协,难道做臣子的还不应该满意吗?”周皇后接连的反问着,听在了朱徽娖的耳中,竟然让她一时间是无言以对。

是呀,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要说绝对的公平,那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每一个人出身不同、环境不同、努力和刻苦的程度也不同,又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公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