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头笔棉花生意 利换利

新年头一天是个大晴天, 风虽然大,但不影响大伙儿看见太阳的好心情,隋家的仆从和帮工看见隋玉和隋良姐弟俩从主院抱着小木箱走出来时, 心里的欢喜劲达到顶峰。

“嫂嫂,新年好。”阿水大声喊。

“主子,祝你新年发大财。”

“娘子, 祝你们永远不会生病,以后你不用再喝苦汤子。”

“玉掌柜, 新年安康。”

“……”

聚在一起的奴仆和帮工七嘴八舌各说各的, 隋玉笑容满面地一一应下, 隋良把钱箱放地上, 她从中拿铜钱串子一一递给奴仆和帮工,同样回祝他们健康、顺遂、无忧。

花妞接过用红线串的铜钱串子, 她看一眼, 估摸着这一长串是二百个铜子,抵她一个月的工钱了。

隋玉扫一眼,所有人都拿到赏钱了,她接过隋良递来的七小串铜子, 说:“今天是初一,除了负责做饭的七个人要继续受累, 其他人不用守在这里,该玩的玩, 该乐的乐。来,殷婆, 你和梦嬷还有翠嫂她们一年到头都在灶房打转,你们再得一串赏钱。”

“哎,谢谢娘子。”殷婆喜笑颜开, 她接过赏钱,不少呢,估计是一百个铜子。

“娘子真是客气,这不是我们该做的嘛。”翠嫂嘴上这样说,接钱的动作那叫一个利索,其他人见了忍不住发笑。quwo.org 橙子小说网

又散出去一波赏钱,钱箱里还剩五串铜子,隋玉笑盈盈地看向几个丫头,意思很明显,赏钱就在这里,看谁能得口彩。

“祝嫂嫂今年的棉花有个好收成。”阿水早有准备。

一串赏钱扔过去,阿水上前一步接住。

“祝主子的新客舍客似云来,以后我们长归客舍能开到皇城根下。”花妞攒着劲大声说,说出的话像滚落在盘的豆子,一字一个响。

“好,借你的吉言。”隋玉递过一串赏钱。

轮到阿羌,她红着脸说:“祝我们的商队年年赚钱,年年顺遂。”

一串赏钱递过去,隋玉看向大壮,等着这个傻小子有什么说头。

大壮挠头,他想了又想,问:“不能说一样的是吧?”

“对。”阿水和花妞齐声说。

“那、那……”大壮吞吞吐吐,满脸的纠结。

“你们就欺负大壮傻,大壮,明年大年初一,你一大早就去等小崽起床,见到娘子先夺口彩。”殷婆为这傻小子鸣不平。

大壮闻言一喜,他高声说:“小崽要一年比一年聪明,我希望他以后不会再哭。”

隋玉立马递出一串铜子,说:“我代小崽谢谢你。”

大壮盯着她手里的另一串铜板,这会儿像是开窍了,他看花妞和阿羌一眼,得意地说:“希望小崽能如愿,他的妹妹不会像金花一样调皮。”

花妞眼睛一亮,抢话说:“祝主子今年给小崽添个小妹妹。”

“今年可不成,这话留在明年说。”隋玉今年没空怀孩子生孩子,她把手里的铜子递给大壮,说:“跟花妞进城玩去,用这串铜子请她们吃糖。”

大壮笑呵呵地应下,他没弄明白为什么他得了赏而非花妞,弄不明白他也不多想,拿了钱就要先回屋藏起来。

一帮人散了,隋良搬走钱箱,随后把小崽从被窝里薅出来,舅甥俩穿戴一新去厨院吃早饭。

住在千户所的赵家人过来了,赵大郎带着后面的弟弟妹妹来给三叔三婶拜年,小崽咽下扁食,擦擦嘴去给爷奶、伯伯和伯娘拜年。

小的一辈拜过年,赵家三兄弟相继给二老拜年,赵父赵母乐得是见牙不见眼,儿孙绕膝,齐家阖乐,他们高兴得红光满面。

大黑狗摇着尾巴进来,隋玉往外看一眼,门外探头的是顾千户家的两个少爷,她喊小崽:“吃饱了吗?你们的同窗来了,吃饱了就跟你舅舅去迎一迎,人凑齐了去给老夫子拜年。”

小崽端碗喝完面汤,他接过帕子擦擦嘴,跟着他舅舅出门了。

赵大郎带着一帮弟弟妹妹紧跟着走出去,孩子们的叽喳声远去,院子里清净多了。

“我要进城去给校尉和都尉拜年了。”赵西平用他儿子擦嘴的帕子擦擦嘴,也起身往外走。

隋玉陪着婆家的兄嫂坐坐,听他们谈起地里的活儿,又问起她在外走商的事,她简短地提了提。

“还是你胆子大,关内跑了还敢往关外跑,我这趟跟你兄弟来敦煌,路上借宿在村里,夜里压根不敢睡,刮风带动门,我都害怕门外有人。”赵大嫂话里不乏佩服。

“都一样,我出门也是提心吊胆的。”隋玉起身,说:“今儿天好,出去走走?我们去地里转一圈?”

赵母一看就知道老三媳妇是不想再谈了,她跟着说:“行,去地里转转,转一圈回来正好能吃晌午饭。”

赵二嫂不愿意去,她没暖和的棉袄穿,可不愿意出去吃风受冻。

“你们出去转吧,我从城里走过来吃了风,肚子疼。”她借口说。

“那你留家里。”赵大嫂跟隋玉出门了。

隋玉不打算走远,她带着老两口和兄嫂三人往北走,去看她去年才入手的十亩荒地。去年夏天张顺他们还在家时用骆驼拉犁犁过一茬,入秋忙完地里的活儿,丁全和二黑又用骆驼拉犁犁一遍,赶在下雪前施过一道粪肥。

赵老汉踢开雪抓一把土搓了搓,说:“沙子多,这地怎么养都种不成庄稼。”

“可以种萝卜。”隋玉接话,“萝卜种在沙土里,只要肥施的够,它反而比种在菜园里长的大,拔的时候也更省力。”

赵老汉不清楚,他家地多,攒的粪肥都施到庄稼地里了,施过肥的地用来种庄稼,压根不会用来种萝卜。

“可惜两地隔的远,不然我能来你们这儿拉粪肥回去肥地,家里攒的粪肥年年不够用。”赵大哥不眼馋老三一家赚钱,也不眼馋他们房子大房子多,他就眼馋牲畜圈后面的大粪坑,一看见就走不动道。

“酒泉跟张掖隔得近一点,你们要是想要粪肥,我让甘大留着,夏天的时候你们去拉。”隋玉说。

“当初怎么不在酒泉盖客舍?”赵大嫂问出一直想问的,“客舍盖在酒泉,我们也能帮你盯着。”

“商队从敦煌前往酒泉,或是从张掖去酒泉,两郡之间隔着六七天的路程,他们备的粮草在路过酒泉时还有剩的,人也还没到最疲乏的时候,很多商队都是进城停留一两个时辰,补些东西就出城了,不会留在城里过夜。”隋玉解释,“我选择客舍盖在哪里,都是按照商队赶路时歇息的习惯和状态选址的。”

赵大嫂脸皮发烫,是她小人之心了,她还以为是隋玉有意防着婆家的人。

“做生意讲究还挺多,难怪你能赚钱。”她是彻底服气了。

“弟妹——隋玉——”赵二嫂站在客舍的背风墙后大声喊,见隋玉终于听到声看过来,她招手示意她回来,“你家来客了。”

“你们继续转,我回去看看。”隋玉往回走。

她一走,其他人也跟着回去,要不是顺着她的意,其他人压根不会出门,从西边吹来的风还掺着黄沙,打在脸上跟针扎的一样。

赵老汉看向河西边的一墩黄土坡,说:“你这地要是想种庄稼,就把那墩黄土买下来,让人挖来铺地里。”

“不好买,这是仇家的。”隋玉摇头,“旁人能便宜把黄土买到手,我们出高价还要跟人说好话。不买,这十亩地我不打算种庄稼。”

赵二嫂还缩在墙后,看人走近了,她才绕过来,说:“有人来给你拜年,提了好多东西,隋良看样子也不认识,他让我来喊你。”

隋玉加快脚步,见小崽站在厨院外面招手,她直接走过去。

“是城里锦绣织布坊的人。”小崽先跟她透个口风。

“我姐回来了。”隋良听到声起身,他迎过去介绍说:“姐,这二位姓杜,是锦绣织布坊坊主的二叔和侄子,王农监拿来的棉布就是在他们织布坊织的。”

“玉掌柜,闻名不如见面,久仰了。”杜季白先声打招呼。

“这话该我说才对。”隋玉笑言,“久等了。”

“没有没有,贸然上门,是我们唐突。”杜季白坐下,说:“想必玉掌柜见到我们是一头雾水,我也不兜圈子了,这趟过来是受我大侄子,也就是织布坊的坊主杜靛青所托上门给你们拜个年,看你什么时候得空,他上门跟你谈个生意。”

隋玉瞬间了然,直接问:“关于棉花?”

“哎。”杜季白笑着点头,“托王农监的福,世上第一匹棉布诞生在我们的织布坊,在那之后,我们一直念念不忘。不瞒玉掌柜,棉布跟麻布相比,不仅软,吸水性还强,这代表它上色容易,还容易固色。你看看……”

候在一旁的小伙子解开桌上的包袱,把里面的褚色芦花袄、月白色的帛布单衣、海棠色的罗裙、以及鸦青色和薄柿色的帕子一一拿出来摆在桌上。

隋玉走近打量,杜季白一一给她介绍布的织法,什么平纹斜纹缎纹,还有各种颜色。

“年前在西城门门口见过你一次,我们估量着你的身形给你做了一身冬衣。”杜季白看出隋玉对织布的织法没什么兴趣,他立马改口,说:“不管生意成不成,这些衣裙都送给你,算是谢你让我们看到世上另一种衣料。”

隋玉道声谢,她想了想,说:“初四那日我应该是不用待客也不用走亲,杜坊主那日要是得空,我在家等他。”

“好,初四那日我们再来拜访。”杜季白起身,“我们不再打扰了。”

隋玉跟出去相送,她看了眼沉默的小伙子,问:“你们家的人名字都带有颜色?杜坊主叫杜靛青,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之意?”

“是,这是我儿子,他叫桑紫。”

“很好听,我家种的就有桑树。”隋玉说,“你们家还有什么孩子?又叫什么?”

“我有个女儿,她叫藕荷。”

隋玉“哇”的一声,“你太会取名字了。”

“靛青有个妹妹叫梅染,他小女儿叫艾绿。”

隋玉啧啧几声,“这是我听过的最有意境的名字。”

“你家儿子叫什么?”杜季白回问。

“明光,是他舅舅取的。”

“好名字,人如其名。”杜季白点头,“玉掌柜留步,我们骑骆驼来的,不用再送。”

“慢走。”隋玉止步。

待蹄声走远,隋良走过来问:“姐,你打算跟他们做生意?”

“我对他们印象不错,就看杜坊主要跟我怎么谈生意了。”隋玉说。

初二,赵小米携儿带女包袱款款回娘家做客,隋玉招待一日。

初三,隋玉跟着婆家人进城去黄家拜年。

初四,隋玉刚吃过早饭,杜坊主带着不少年礼踏着一地的泥泞上门了。

杜坊主跟他二叔性子不同,杜季白随和善谈,杜坊主面相有些严肃,他一走近,隋玉就闻到他身上的染料味,再看他手上洗不掉的颜色,她明白了,这是个实干家。

见此,她不过多寒暄,相互介绍之后,她直接问:“杜坊主打算怎么跟我做生意?”

“你不打算开织布坊吧?”杜坊主问。

隋玉摇头,她没那个本事,不去插手她不了解的行当。

“那你把棉花卖给我,免得你还要把棉花运到关内卖。”杜坊主直截了当,“棉花是在敦煌出现的,没必要造福关内的织布坊,我们锦绣织布坊的织法和染色不比关内差多少,我二叔应该跟你介绍了。你把棉花卖给我,棉布出自敦煌郡,往后会有更多的商队来敦煌,你客舍的生意也会更红火。”

隋玉点头,“我们一家生活在敦煌,我也希望敦煌郡往后会更加繁荣。不过我是商人,我看重的是利,你想让我把棉花卖给你,你能带给我什么别人不能给的好处?”

“棉布织成后,你的商队从我这里买棉布,价钱低二成,如果卖价是八百钱一匹,卖给你就是六百四十钱一匹。不仅是棉布,麻布、绸缎、成衣我都能以低二成的价卖给你。”杜坊主说,“还有,我们织布坊的绸缎多是从关内买来的成货,自己买蚕丝织的少,如果生意做成,以后绸缎从你的商队手里买。我们还会从关内买染料,这些生意也可以交给你们。”

隋玉看出他的诚意,也看出他对棉布的狂热,这大概跟爱花爱石的人一样,遇到新奇罕见的奇花奇石倾家荡产也要买到手。

“可以,不过我们要签个契约。”隋玉说,“我也不欺负你,我估计三十年之内,大汉的疆土上会种满棉花,届时棉花会跟苎麻一样常见。期限就是三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达成的契约作废。”

杜坊主露出登门后的第一个笑容,他实诚地说:“玉掌柜,你真是个好人。”

“你不是奸商,你若是抱着一腔算计上门,我肯定要宰你一笔。”隋玉拿出竹简,把二人商定的细节都写上,“你看看,要是没问题,等官府的人上值了,我们再去存个契书。”

“没问题。”杜坊主把竹简还给她,说:“等官府立契后,我打算在河下游挖渠引水,买下地盖个染布坊和织布坊,把织娘们挪到城北来,这处安静。以后商队过来,九成的商队都会住在你这里。”

他之前的话不是在诓骗隋玉。

“我预感城北在若干年后会形成一个繁华的北市。”隋玉说。

“那再好不过。”杜坊主笑,“天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晌午留下吃饭?”

杜坊主摆手,“不叨扰了,家里还有客人等着。”

隋玉送他离开,目送人骑着骆驼走远,她转身往北看。

正月十五过后,杜坊主迫不及待邀隋玉去官府签契,前脚立下契约,后脚他就张罗着买地盖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