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朝会前夕,谁忠谁叛?

按理说,这个时候一众文臣该群起而反对的。

但是皇帝先表明了他对大明财计问题的深刻认识,又施恩于天下文臣,最后才提出对武将也要施恩……怎么反驳?

况且正如皇帝所说,就算多出几个侯伯,一年无非多几千石粮俸而已。

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皇帝在刻意收军心。

“凌迫皇权”一事在前!

统兵、调兵权如今虽然实际都在文臣手里,后勤保障更需要依赖文臣。

但看了看田乐,众人心里开始打鼓。

兵部尚书的立场,十分敏感啊。

田乐已经开口说道:“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陛下……所言甚是。”

沈一贯看了看田乐,随后开口。

看来还是得走。

收军心难道是收着好玩吗?收了就得用,用兵就是杀!

再联想到重整京营……

重臣议事忽然又飘到了这么多年来用兵的叙功上,而且谈论的是有哪些人值得授爵,授什么……

你也不能说不对。

毕竟万历朝确实有这么几回重大的战役,而且从最终结果来看都赢了。

议论时,就有萧大亨说田乐在大小松山之役中也有大功,可授伯爵。

朱常洛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大司马知兵,朕尚赖之重训京营。若勋臣可为尚书,自可授爵。”

至此,朱常洛算是正式而明白地又敲了“浙党”一回,萧大亨气郁不已。

他更多的倒是气自己冲出来一次,其他文臣都没太大反应,沈一贯也不多言语。

就这样,一干重臣眼睁睁地听皇帝说道:“便如此议,明日朝会上,大司马奏来。卿等须知,父皇禅位,朕欲封赏万历年间有功武臣。既表孝心,彰父皇武功;又用父皇擢拔之臣,以彰传承,以安天下!此议干系重大,卿等勿要漏泄中语。”

这些说辞都是在这里堵他们的嘴,但大家都想着这次授爵将会引起何等轩然大波。

皇帝没有把这件事直接拟成旨意,似乎也“体谅”文臣们的为难,做好了明天朝会上因此事起争议的心理准备。

只不过,焉知不是试探?

不可漏泄中语,那么明天朝会上,文臣们如果有组织有安排地反对这个决定,那么就说明:阁臣九卿中出了不忠不慎之人!

来不及细细思量这个,皇帝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山海关民变如何结案。

三法司首官都在这里,萧大亨却已经有些累了。

这事之前朱常洛和三個内阁大臣已经有所商议,如今无非确定了两点:辽东新任要员的人选,还有山海关民变要从那六个商家的指证里办几个管理典型,以儆效尤——下一步就是从钞关、市舶司和地方商税开源了呢。

萧大亨懒得多嘴了:就这样吧。

新君把他父皇的武功都用来施恩于人,他刚刚继承大统,又明说了暂时不会启战事、要与民休息,大家怎么劝?

沈一贯被折腾得已有退意,申时行只是一心调和,王锡爵甚至很赞同皇帝想法子开源。

三个阁老都这样,其他人明哲保身。

朱常洛对金花银的一顿剖析就达成了这样的效果,但问题依然存在。

普天下的中低层官员,可不会像这些重臣们这么瞻前顾后。

那点年终勤职银,真能让所有天下文官都欣喜异常、帮着皇帝“劝说”地方士绅?

陛下“反意”已显,大家是忍一忍“坐以待毙”,还是做出什么事来?

恐怕总会有些刺头。

王锡爵回到了家里,他三十九岁的儿子王衡急切地问:“父亲,怎么样?”

“……今日无瑕请恩。”王锡爵愣了一下,才无奈苦笑。

王衡呆若木鸡:“那今科会试,我应是不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